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媒體報導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內容
標  題

經血血崩虛弱就醫 子宮肌瘤作祟

張貼日期
2021-05-17
張貼單位
本院
內  容

日期:2021.05.15
媒體:自由時報/ 自由健康網
全文出處


文/ 婦產科 葉紹錡醫師

林小姐的月經通常5、6天就結束,但近幾個月,她的月經量越來越多,時間也越拖越久;後來因為頭暈、身體虛弱,就醫檢查,才發現得了子宮黏膜下肌瘤,經子宮鏡手術切除,確認是良性的,月經也終於恢復正常。

3類肌瘤 症狀不同
◎月經量突然變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肌瘤,並粗分為3種:漿膜下肌瘤、肌層內肌瘤、黏膜下肌瘤。

●漿膜下肌瘤長在子宮表面,通常往腹腔發展,較不干擾月經,也最少出現經血量過多的問題。

●肌層內肌瘤位於子宮的肌肉層,最為常見,一般要長到很大才有症狀。

●黏膜下肌瘤長在子宮內腔,易使子宮感覺有異物,想將它排出,因此會不斷收縮、出血,造成「假」月經現象;或是肌瘤干擾子宮內膜的血流穩定性,使內膜靜脈容易出血,且隨著肌瘤長大,收縮、出血會越來越嚴重,甚至發生貧血、頭暈的狀況。

子宮肌瘤相當常見,有文獻報告,高達80%女性有大小、數量不等的子宮肌瘤,幸好其惡性比率不到1%。且大部分子宮肌瘤都沒有症狀,患者往往是因為其他不適去檢查,或肌瘤已大到摸得到才被發現。

惡性比率不到1%
◎檢查方式:

●醫師觸診就可大略診斷有沒有肌瘤、大小如何、應作何處置,但有時可能將卵巢瘤誤判為子宮肌瘤。

●超音波檢查可同時判斷有無其他子宮異常,需不需要其他處置。

●若懷疑肌瘤為惡性,則需進一步做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檢查。

●子宮鏡可分辨子宮內的腫塊到底是「黏膜下肌瘤」或「內膜息肉」,在超音波檢查後,施行子宮鏡檢查,一旦確認,便可直接切除。

許多女性都會問:「子宮肌瘤到底要不要切除?」一般而言,有症狀才考慮切除,像子宮漿膜下肌瘤往腹腔生長,若壓迫膀胱,會有頻尿、尿不出來的現象,若壓到腸子,則可能一直有便意但大便又不多;或是黏膜下肌瘤、肌層內肌瘤,導致嚴重出血、經痛,這些現象都須儘早處理。

◎治療方式:

●開腹手術多用於懷疑惡性腫瘤、或肌瘤太多的病人。

●海扶刀手術則以超音波加熱、破壞肌瘤,但有不夠精準、傷害其他組織的風險。

●子宮鏡手術,較適用於子宮腔內部的肌瘤,即黏膜下肌瘤。

●腹腔鏡手術則是最常用的,因為傷口小、恢復快,感染機會也低;但肌瘤若跟其他器官沾黏嚴重、量又多,或已長到8公分以上,就不適合使用。

5公分內無症狀者 3-6月追蹤一次
原則上,肌瘤若在5公分以內,且無明顯症狀,每3-6個月追蹤即可。由於肌瘤發生原因不明,而雌性激素會刺激肌瘤長大,所以通常更年期後肌瘤便會萎縮,但不會消失。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