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中壯年紅唇族 易患口腔癌 / 翁翠瑾醫師

張貼日期
2018-08-16
張貼單位
牙科
內  容

 癌症連續34年蟬連國人死因榜首,其中,口腔癌高居男性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第4位,也占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有逐年增加趨勢;但其實口腔癌是最容易、也最可能及早發現、治療、獲得痊癒的癌症,民眾若能認識其早期徵候,將有助於減少口腔癌的威脅。

 口腔的惡性腫瘤包括鱗狀細胞癌及疣狀癌,常見於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臼齒後區及顎部,尤以頰黏膜癌占半數以上。病人年齡雖多在四十至七十歲之間,但臨床上不乏二、三十歲的案例,所以,它並非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的最主要成因為嚼檳榔,國內口腔癌患者中,八成以上有嚼檳榔習慣,且好發部位為頰黏膜及舌。此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若同時有嚼檳榔、吸菸、飲酒等習慣者,得到口腔癌的危險性更高。

 其他危險因子如口腔衛生不佳,長期受到溫度或化學物質刺激,齒列不正或不適合的假牙對舌頭、齒齦或咽頰造成慢性傷害,口腔粘膜上的白斑等,都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產生癌症。

[口腔癌的症狀]
1.口腔粘膜顏色改變: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去。正常的上皮是粉紅色偏紅,而出現白色或紅色兩極化的顏色都不正常,若紅中帶白,則是比較嚴重的狀況。
2.潰瘍:超過二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即屬異常。
3.腫塊:口內或頸部任何位置有不明原因腫塊,且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
4.舌頭運動與知覺:舌頭的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咀嚼、吞嚥、說話困難,或舌頭半側知覺喪失、麻木,皆應儘早查明原因。
5.顎骨與牙齒:顎骨的局部腫大,導致臉部左右不對稱,有時合併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牙齒動搖等症狀。

[口腔癌自我檢查]
1.臉部:摸摸臉的兩邊是不是一樣,同時注意膚色有無改變,是否有硬塊或麻木疼痛的部位。
2.頸部:以手指輕按,尋找是否有硬塊、觸痛。
3.嘴唇:把下唇拉開,檢查顏色與組織,上唇也同樣翻開檢查。
4.兩頰內側:用手指扳開內側,檢查是否有紅、白或深色斑點。以手指觸摸牙齒與臉頰間,檢查是否有硬塊、是否平滑。
5.口腔頂:頭往後仰,嘴巴張大,檢查顏色有無異樣、有無硬塊。
6.口腔底:以一隻手指觸摸口腔底,若檢查得宜,可以查出異常的硬塊或腫瘤。
7.舌頭:用一塊紗布抓牢舌頭,盡量往外拉,先檢查上舌面,再把舌頭左右移動,檢查其靈活程度,同時檢查舌頭兩側;最後以舌尖抵著口腔頂,檢查舌頭下面,每一步都要注意腫瘤或異常的顏色。

[口腔癌治療]
 目前以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合併上述療法為主;其他如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則仍在研究中,尚無法臨床實用。傳統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組織病理學的診斷、腫瘤位置及大小、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有無遠端轉移、腫瘤細胞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敏感度、患者狀況、與醫師經驗而定。

[如何預防口腔癌]
1.避免檳榔、菸草、酒精等長期對口腔黏膜的浸潤與刺激。
2.如有不正的牙齒或假牙,對周圍黏膜造成摩擦損傷,應儘速請牙醫師修正。
3.避免長期曝曬於強烈的陽光下,必要時,應戴帽子或塗防曬品。
4.口腔內發現任何腫塊、贅肉、脫皮落屑或顏色變化,超過二星期而未痊癒者,就應儘速就醫。
5.營養要均衡,因為營養缺乏所造成的口腔黏膜變化,也有可能誘發癌症。
6.避免長期食用太熱及太辣的食物。
7.保持良好口腔衛生。

 台灣的檳榔文化讓口腔癌發生率逐年升高,而罹病平均年齡卻一直下降,為降低其死亡率,目前年滿30歲的民眾皆可接受免費篩檢;但據調查,不到一成的民眾知道有此篩檢,國人應多善用檢查,讓口腔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