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現代好爸爸 教養子女不缺席

張貼日期
2018-10-19
張貼單位
小兒科
內  容

 打從出生,嬰兒就已經有自己的偏好,他們普遍喜歡媽媽高頻的音質與說話的抑揚頓挫,畢竟在媽咪肚子裡聽了十個月,這是最熟悉的聲音。而在傳統文化中,母親也是主要照顧孩子的人,甚至母親往往決定孩子長大後的習性與個性,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讓爸爸與育兒的角色幾乎扯不上邊,但在現代已不合時宜。

 根據現代心理學與意識科學的研究,孩子們從一出生就擁有自己的「氣質」,這個氣質是他們成年後個性的基礎。研究顯示,從小即被領養的孩子,就算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長大後的個性還是與親生父母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們常會覺得,自己越長大越像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就是基因在作祟。

 這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包括了嬰兒的活動量、注意持久力,以及孩子是否較容易感到害怕、挫折或快樂。這個氣質雖然不會決定孩子最終的個性,但會影響孩子的可塑性;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本質會決定他們對不同教養方式的反應。

 所以,爸爸千萬別再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對教養小孩置身事外,而應把與媽媽不一樣的特質、興趣、嗜好展現出來,給孩子更多不一樣的刺激。

 舉例而言,如果媽媽偏好室內活動,而爸爸喜歡戶外活動,可不要因為有了孩子就侷限自己的活動範圍,放棄以前喜歡的騎單車、打籃球等嗜好,不妨依孩子年齡的適合度,帶他們去體驗戶外,分享自己喜愛的運動。若是喜歡靜態活動的爸爸,則可以分享自己看書的樂趣,與孩子一起讀繪本、討論故事內容。

 如果爸爸是個現代宅男,平日就喜歡在家滑手機、玩電腦,又該如何與小孩分享興趣呢?由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是近十年來才快速崛起的,所以3C產品對兒童的長期發展尚未有定論;但已知若無家長在旁陪伴觀賞、引導互動,而放任孩子自己看影片、聽故事,對其語言學習、認知理解能力,完全沒有幫助。

 專家們發現,父親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間接的,也就是父親與母親的互動、以及夫妻關係的品質,決定了爸爸的影響力,還有他們在孩子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一位丈夫常用憤怒表達心中情緒,或在家中藐視、貶低、忽視妻子,子女的個性便容易緊張,較沈默寡言,甚至會有反社會的特質。

 相反的,當爸爸與媽媽的關係良好,爸爸會花較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融入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情緒便會較穩定,心理更健康;而妻子對孩子的付出能受到先生肯定、支持,這位快樂的妻子通常也會是一位和藹的媽媽。

 如果父母的關係越好,各自的育兒行為與教養方式也會比較成功,例如,對嬰兒的需求更有自信面對,而且是充滿愛的適當反應;對不聽話的孩童可以更合理面對、處理;對需要開導、幫助的青少年,也能更有效地扮演知己的角色!

 爸爸對媽媽的態度若是尊敬的、聆聽的,且可以有效化解彼此衝突,兒子便會從中學習到如何對待女生,比較不會用憤怒或暴力來解決問題。而家有開明、懂得尊重太太的父親,女兒也能從爸爸身上學到男生該如何對待自己,日後便比較不會陷入暴力或是負面的男女關係中。

 總而言之,身為父母,最重要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掘自己的個性、喜好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從中建立自信心。許多時候,父母其中一人的特質,可能與孩子特別能產生共鳴,當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力比媽媽大時,請不要輕易放棄這個機會,記得要對不同孩子、不同個性,採取不同的教養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獨特的一面,發揮他們最大的可能性!

 曾有一位國際銀行的總裁,育有一男一女,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人人稱羡。當他兒子高中畢業,準備飛往美國念大學,父子倆在機場道別時,兒子對父親說:「爸爸,身為你的兒子,我感到無比驕傲。有一天,我希望我的兒子也能對我說一樣的話。」相信對世上所有的父親來說,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了。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