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幽門桿菌 潰瘍胃癌元凶 / 李偉誠醫師

張貼日期
2020-01-03
張貼單位
胃腸肝膽科
內  容

 「醫師,我的健檢報告說我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其實我並沒有不舒服,但有的醫師建議我治療,有些卻叫我不必治療,到底我該怎麼辦?」在腸胃科門診中,常有病患提出類似疑問,到底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它對身體有何影響?該不該治療?多數民眾對此都一知半解。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細菌,簡稱幽門桿菌。它主要生存的地方是胃幽門黏膜的上皮,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發生都有密切關係,據統計,有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發生消化性潰瘍或胃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5-6倍。

 由以往的報告可知,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門桿菌感染率為90%,胃潰瘍患者的感染率為70%,胃淋巴癌患者的感染率為75%,胃癌則為90%,因此幽門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危險因子的第一名。在台灣,大約55%成年人感染幽門桿菌,其傳染途徑主要經過唾液,如共用餐具、接吻或互相餵食等。

 儘管幽門桿菌是胃癌危險因子的第一名,但並非每個感染者都會得到胃癌或胃潰瘍。大多數病患只有輕微、無症狀的慢性胃炎,真正發生胃癌的大約只有1-3%,而是否要為了1-3%的機率去做殺菌治療,則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沒有人能保證,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後不會有別的併發症。

 幽門桿菌可能已經跟人類共存上千年的歷史,直到1982年,澳洲醫師馬歇爾和華倫發現這種細菌,我們在最近30年才開始了解它。有些文獻發現,幽門桿菌似乎與動脈硬化、中風、阿茲海默症及原發性帕金森氏症有關連。雖然清除細菌後可能導致其他疾病風險上升還未完全被證實,但專家並未建議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患者都應接受殺菌治療。

 依照「馬斯垂克幽門螺旋桿菌專家會議」的建議,有以下情形者強烈建議治療幽門螺旋桿菌:1、消化性潰瘍,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2、萎縮性胃炎;3、胃癌術後的患者;4、一等親有胃癌病患者;5、胃淋巴癌患者;6、病患有強烈意願要治療者。

 其實,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不難,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合併抗生素的三合一治療,為目前主流第一線療法,用藥14天即有75-85%的成功率,但是否需要治療,應視病患狀況個別考量,上述第六項適應症即是保留給醫師及病患自主選擇的空間。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