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腕隧道症候群 復健改善/ 廖昱昕醫師

張貼日期
2021-01-12
張貼單位
復健科
內  容

 「腕隧道症候群」是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疾病。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一條通道,其中有九條肌鍵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當腕隧道壓力增加,造成「正中神經」被壓迫時,就可能產生腕隧道症候群的不適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盛行率約4.9%,好發於40~50歲,且女性發生率為男性3~10倍,尤其懷孕、哺乳及停經的婦女常見有此困擾。其他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工作需手指及手腕用力或反覆動作、振動性質的工作、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腕肌腱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痛風、澱粉樣蛋白疾病、手腕骨折脫臼等。

 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可能是原發性、肌腱發炎、滑膜增厚等因素,導致腕隧道的壓力增加,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

 腕隧道症候群可能只發生在單側,但有文獻指出,73%的病人兩手都有症狀,但不一定同時發生。症狀初期多半在手掌、大拇指、食指、中指及近大拇指側的第四指一半等區域,有時會感覺異常、針刺、腫脹、麻痛,半夜不適可能加劇,甚至麻痛到醒來,且症狀可能延伸至手臂,通常甩一甩手可以緩解。

 如果症狀持續進展,到後來可能整天都不舒服,而且在某些手部出力、或反覆使用手腕的動作時,可能加重症狀,手指的觸感也會降低,影響到抓握或手指操作的功能;再嚴重的話,則會導致手指無力、肌肉萎縮。

 要改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要盡可能減少手指及手腕的反覆動作及過度使用;一開始可先採取保守治療,包含: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復健物理治療(如蠟療、電療、超音波、低能量雷射),也可考慮使用夜間副木,將手腕固定在正中位置,避免過度彎曲或伸直,使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

 正中神經於手指活動時,本應在腕隧道內自由滑動;但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正中神經於手腕處因為受到壓迫,會減少滑動,甚至可能有沾黏情形。復健運動可以增加正中神經於手腕處的滑動,同時減少受壓迫的壓力,有助於改善症狀,以下便介紹幾個腕隧道症候群相關的復健運動:

*患側手臂伸直,手腕向手背方向彎曲,另一手將患側的手指、手腕往手背方向拉、盡量伸展,使前臂有緊繃感,維持15秒,重複5次,一天可做3~5回。

*先熱敷手部15分鐘,再按順序執行下列運動,每個動作停留約3~7秒鐘,重複5次為一回,每天可做3~5回。
1.手腕自然擺正,手指、拇指彎曲呈握拳姿勢,拇指在外側。
2.手指、拇指伸直,拇指貼近食指側。
3.手腕往手背方向彎曲伸展。
4.拇指往外側伸展。
5.維持手指伸直、手腕背屈、拇指伸展的姿勢,將手腕旋轉使掌心朝上。
6.另一隻手稍微用力牽拉拇指。

 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則可考慮使用局部注射治療,包含類固醇、葡萄糖水、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另外也可考慮震波治療及手術治療。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