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分離焦慮 嬰幼兒易哭鬧/ 張傑文醫師

張貼日期
2022-04-18
張貼單位
心理衛生科
內  容

 分離焦慮是指在與親近或熟悉的人(尤其是主要照顧者)分離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在嬰幼兒階段,分離焦慮其實是成長中的自然發展過程,由於每個寶寶的氣質不同,有些會有明顯的焦慮表現,有的寶寶則不會,所以若嬰幼兒離開父母便容易哭鬧不休,需要家長耐心對待。

 一般而言,在7個月大之前,嬰幼兒還在認識自我、瞭解週遭環境的階段,尚未對主要照顧者有明顯依附的感覺。但是7個月大之後,會開始對主要照顧者產生依賴心理,且會分辨誰是親近的人、誰是陌生人,也會開始期待照顧者的關心與安撫,對照顧者產生特別的感覺。

 在這個階段,由於嬰幼兒尚未建立「客體恆存」的概念,因此,當照顧者離開時,嬰幼兒的感覺不是照顧者還在,等一下就回來,而是照顧者消失了,所以就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形。如果寶寶是屬於比較不安的類型,這種狀況更會尤其明顯而持續。

 分離焦慮雖然是幼兒發展過程的正常階段,但是如果焦慮程度太過強烈,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或是到了5、6歲大時,仍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便要特別注意,或許可考慮尋求兒童心理衛生科的醫師協助。

 要避免分離焦慮的發生,爸媽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從小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讓小朋友比較不會懼怕分離的狀況。例如,經常抱抱寶寶,多關心、安慰寶寶,並且經常陪伴他們,和他們一起遊戲,不要只顧著工作或是其他日常瑣事,而犧牲了與小孩相處的時間,就容易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如果小孩有嚴重分離焦慮的狀況,除了求助醫師,家長也不妨逐步訓練嬰幼兒習慣分離的狀況,先在家中練習短暫的分離,試著讓他自處一下再呼喚他,或是過一會兒再出現在他面前,讓他慢慢習慣沒有照顧者的時間。藉由這些短暫分開的練習,嬰幼兒可以逐漸瞭解照顧者和他分開不代表永久消失,進而建立「客體恆存」的概念。

 另外,當照顧者需要短暫離開時,也要明確告訴寶寶,他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而且必須守信。經由這些經驗的逐漸累積,嬰幼兒就會知道照顧者是說話算話的,和照顧者分離時也就不會再那麼焦慮不安了。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