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生物製劑 風濕病新選擇 / 郭姵邑醫師

張貼日期
2018-02-19
張貼單位
風濕免疫過敏科
內  容

 風濕病包含了許多種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等。這些疾病的共同特色是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且多半是免疫失調所造成,所以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調節免疫功能與調整生活作息。

 舉例來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特徵是關節病變造成生活無法自理。除了給與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和類固醇藥物緩解疼痛外,亦建議在發病後3個月內,及早使用免疫調節劑(DMARDs),抑制病程進展,以免關節變形。

 傳統的免疫調節劑(DMRADs)中,methotrexate(滅殺除癌錠)效果好且長期使用的耐受性佳,所以是首選藥物;hydroxycholoroquine(必賴克廔或奎寧)和sulfaslazine(撒樂腸溶錠)也是常用藥物;leflunomide(雅努麻錠)、azathioprine(移護寧錠)和cyclosporine(新體睦軟膠囊)則是在初始藥物效果不佳或病人無法耐受其副作用時,可以嘗試的選項。

 此外,近年來有許多新藥問世,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病人是一大福音。其中尤以生物製劑的效果最明顯,成為治療風濕病的新選擇。

 生物製劑的作用機轉在抑制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和B細胞,或是阻斷誘發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例如腫瘤壞死因子、白血球介素等,進而抑制發炎作用,緩解對關節的傷害。對於病情較嚴重、預後較差的病人,或使用傳統免疫調節劑效果不佳者,單用生物製劑或併用其他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可望提升療效。

目前常見的生物製劑主要可依下列作用機轉來分類:

[抗腫瘤壞死因子]
1、Etanercept(恩博)
這是腫瘤壞死因子的受體融合蛋白,可以和體內的腫瘤壞死因子結合,使其無法誘發發炎反應。經由皮下注射給藥,建議劑量25mg(1週2次)或50mg(1週1次)。
2、Adalimumab(復邁)、Golimumab(欣普尼)
兩種藥物都是腫瘤壞死因子的抗體,可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表現。前者與傳統免疫調節劑methotrexate併用時,建議劑量是皮下注射40 mg(每2週1次);單用則應縮短給藥頻率,每週1次。後者則建議和methotrexate併用,劑量為皮下注射50mg(每4週1次)。但這類藥物有導致心衰竭惡化的副作用,因此有嚴重心衰竭的病人不建議使用。

[抗T細胞]
Abatacept(恩瑞舒)
其作用機制是抑制T細胞,阻斷免疫反應。經由皮下或靜脈輸注給藥,劑量則依病人的體重調整:小於60公斤,劑量為500mg;60∼100公斤使用750mg;體重大於100公斤則劑量為1000mg。

 這種藥在第1、2、4週給藥之後,用藥頻率改為每4週1次。較常見的副作用與呼吸系統相關,因此提醒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要特別留意相關的不良反應。近年來,已有皮下注射型上市,可自行施打。

[抗B細胞]
Rituximab(莫須瘤)
這種藥可與B細胞上的抗原結合,達到調控免疫反應的目的。因為這是人類和老鼠的混合單株抗體,為了減少人體產生對抗的抗體,建議和methotrexate 併用,建議劑量為靜脈輸注1000mg(第1天、15天給藥,之後改為24週1次)。這種藥可能出現發燒、寒顫等不良反應,可放慢給藥速率來避免。

[抗白血球介素]
Tocilizumab(安挺樂)
這是抗白血球介素IL-6的受體拮抗劑,可抑制發炎反應中IL-6作用。使用劑量根據體重調整,建議初始為4mg/kg(4週給藥1次),之後再依臨床反應調整,可增加至8mg/kg,最大劑量不超過800mg。經由靜脈輸注給藥,建議輸注時間至少1小時。可能發生嗜中性白血球減少和血小板減少的副作用,因此建議定期監測血球數。

上述生物製劑在傳統DMARDs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不失為有效的新選擇,但缺點是價格較為昂貴,且藥物會抑制免疫系統,使得感染風險增加,因此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感染肺結核的比率較未使用者高,而B、C肝病患也較容易有復發情形。在使用這些生物製劑之前,建議先進行檢測評估是否適合用藥。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