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肩膀疼痛 中風病人常苦惱 / 廖昱昕醫師

張貼日期
2018-02-20
張貼單位
復健科
內  容

 腦中風為美國十大死因的第三位,每年有將近八十萬人發生腦中風,這也是造成長期失能最主要的原因。而在幸運存活的患者中,約一半會出現半側偏癱的後遺症,且有16%~84%的人會有肩膀疼痛的困擾,成為腦中風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大部分的文獻報告指出,其發生率約在70%左右。

 中風後患側的肩膀疼痛,大多會在偏癱後的半年內發生,並且多數會發展成慢性疼痛,阻礙復健活動的進行,迫使患者減少活動,因而降低生活品質。肩膀疼痛可能的危險因子包含年紀、糖尿病、嚴重的動作障礙、感覺異常、肌張力異常、偏癱的時間及肩膀的關節活動度變小。

 中風後患側肩膀疼痛的原因可大略分為神經性及機械性兩類因素。

[神經性因素]

1.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又稱為「交感神經失養症」或「肩手症候群」,發生率在中風半側偏癱的病人為23%,可能是中風導致交感神經作用異常,因而引起局部的嚴重疼痛。初期症狀包括瀰漫性疼痛、關節活動會痛(通常影響肩膀、手腕、手,較不影響手肘),且手部有水腫情況,表面摸起來溫熱,手和手腕可能會有紅斑。若未適當治療,後期可能引發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廣泛的骨質疏鬆等情形。

2.臂神經叢損傷
通常與患側上肢無力癱瘓合併過度拉扯有關。

3.痙攣
腦中風造成中樞神經受損,使得牽張反射的抑制神經元失調,導致肌肉過度收縮即為痙攣。這會引發肌肉的協調失衡或過度收縮,導致疼痛。

4.中樞性中風後疼痛
腦中風也可能導致大腦對於疼痛感覺神經傳導的抑制和興奮作用調節異常,進而產生感覺異常,或使痛感覺過度敏感。

[機械性因素]

1.肩關節半脫位
這是指肱骨頭和關節盂之間的距離增加,通常是因為中風導致肌肉無力,無法維持關節穩定,加上不適當的擺位或拉扯所致。這種情況常會伴隨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臂神經叢損傷、旋轉肌受傷出現。

2.旋轉肌受傷
旋轉肌在肩膀活動時,扮演穩定肩關節的角色。當中風導致肌肉無力或痙攣,都可能造成旋轉肌協調失衡,使得肩膀活動時有夾擊的情形發生,進而引起肌腱發炎、肌腱撕裂傷、滑囊發炎等問題。

3.沾黏性關節囊炎
俗稱五十肩,原因尚不清楚,臨床症狀為疼痛及關節活動度減少。

 腦中風患者應儘量避免患側肩膀疼痛的發生,才不會阻礙復健的進行,因此正確的擺位十分重要。例如:睡覺平躺時,以小毛巾墊在背後肩胛骨處,避免肩胛骨後縮;若是側躺,應避免患側被壓在下方,背後墊一個枕頭提供支撐,同時患側上肢墊個抱枕,並使肩關節維持在向前的姿勢;患者坐在輪椅上時,應使用桌板或枕頭放在腿上,提供患側上肢良好的支撐。

 另外,也可考慮使用「托肩帶」或「肌內效貼布」來穩定肩關節。三角巾或市售L形肩帶較不建議使用,因為長時間穿戴可能會導致上肢屈曲的不正常肌肉張力增強,甚至容易導致關節攣縮。

 除了正確的擺位之外,適當的關節活動也有助於避免患側肩膀疼痛發生。例如:患者將雙手手指交叉緊握,手肘伸直,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將雙手上舉;也可以讓患者坐於桌前,將雙手互握放在毛巾上,再將手肘伸直,慢慢使身體前移、推動毛巾,如此患者可做到手臂向前伸展、肩胛骨向前移動的動作。

 當肩膀疼痛發生時,仍須注意正確的擺位及適度的關節活動,以免症狀惡化,同時可搭配口服消炎止痛藥、緩解神經痛藥物、抗痙攣藥物、局部類固醇注射、肌肉電刺激、經皮神經電刺激來緩解症狀;有些文獻指出,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注射、周邊神經阻斷術、交感神經阻斷術、植入式神經電刺激、針灸等方式,也可能有助於緩解肩膀疼痛的症狀。

 中風病人一旦併發肩膀疼痛,常會降低復健的意願,引發心情憂鬱,使得復健治療更加困難,進而阻礙患者的功能恢復,導致失能情況更加嚴重;因此,在中風發生後,就必須注意肩膀疼痛的預防,再搭配適當的治療,才能使復健治療順利進行,減輕失能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