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大腸激躁症 腹痛最惱人 / 李偉誠醫師

張貼日期
2018-02-20
張貼單位
胃腸肝膽科
內  容

 32歲的張小姐是上班族,長年受腹痛所苦,但平時都好好的,只是一旦痛起來就要人命,且時而便秘、時而腹瀉,尤其在壓力大或吃到油炸食物時,特別容易發作,有時在公司開會甚至痛到趴在地上,同事還以為她得了什麼絕症。張小姐做遍各種檢查,卻總查不出病因,後來才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類似張小姐的情況在現代人愈來愈常見。所謂「大腸激躁症」,簡單的說,就是腸道的肌肉與神經過度敏感,一受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其特徵為慢性且反覆發作的腹痛、以及大便習慣改變,患者通常做過各種檢查都未發現明顯病灶;一般認為這種毛病是多重因素所造成,尤其與情緒和壓力有關。

 大腸激躁症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或肚子脹氣,且不適會在排便後緩解;排便次數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大便形態改變(變硬、變軟或水便);解黏液便等。

 在台灣,大約10-20%的成人有此問題,女性的發生率比男性高,而且通常在二十歲左右開始有症狀,最好發的族群則介於三十至五十歲之間。

 原則上,大腸激躁症並不算是真的「疾病」,也不太會演變成其他疾病;但是臨床上有很多病與大腸激躁症的症狀相似,例如腸吸收不良(乳糖不耐症)、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腸沾黏、脂肪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腸道憩室炎、甚至大腸癌及腺瘤等,必須小心鑑別診斷,以免誤判。

 這些疾病往往無法僅憑問診或理學檢查與大腸激躁症做明顯區別,因此進一步的糞便潛血檢查、血液及生化檢驗,甚至大腸攝影、大腸鏡檢查,有其必要。

治療大腸激躁症,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飲食控制:避免會誘發、加重症狀的食物,例如高油脂、酒精、咖啡、茶、會發酵產生氣體、酸辣的食物等。少吃大餐,以免胃部突然裝進大量食物,造成腹脹感;也別吃太快,以免吞下空氣,造成脹氣。

2、紓解壓力:壓力、情緒緊張都會刺激大腸收縮、痙攣,因此大腸激躁症患者要學習減輕壓力,方法包括:減壓訓練與放鬆治療、心理諮詢與情感支持、規律運動、改善生活中的壓力環境及適當睡眠,聽音樂及泡澡也有幫助。

3、藥物治療:醫師可依據病情使用不同藥物,患者應定期回診與醫師配合。

 大腸激躁症是現代社會產生的文明病,有些人因為經常腹瀉覺得丟臉,羞於啟齒或求醫協助,以致飽受折磨。其實,只要透過藥物、飲食、作息調整等方法多管齊下,就能有效治療、控制這個疾病,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