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內科系胃腸肝膽科
內科系形象圖片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 專家開講
:::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內容
標  題

情緒壓力大 腸胃易作怪/ 林煜峻醫師

張貼日期
2021-01-12
張貼單位
胃腸肝膽科
內  容

 五月是屬於母親的節日,面對緊張、充滿壓力的生活,許多現代婦女都有腸胃不適問題。除了常見的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外,在腸胃科門診中,還有不少俗稱腸胃功能失調的「功能性腸胃疾病」。

 「功能性腸胃疾病」是指慢性、反覆發作,卻找不出結構上病變或生化檢查異常的腸胃症狀。這種情況相當普遍,發生率約10∼20%,往往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據研究,女性的消化功能本較男性差,若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則消化不良、腸胃脹氣、便秘、噁心嘔吐等腸胃道問題,更容易發生。

 如果經常上腹痛、噁心、胃脹氣、灼熱,持續超過3個月,經胃鏡、超音波及各種檢查,都未發現腸胃道結構性病變,很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若長期下腹痛、排便不正常(如便秘或腹瀉),經過大腸鏡或其他檢驗、檢查都沒有異常,就可能是功能性腸胃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的表現可能以腹瀉為主、以便秘為主、或是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也常合併頭痛、疲倦、肌肉痛、失眠、骨盆腔疼痛與泌尿道等非腸胃道症狀。因此,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是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狀況,便應進一步詳細檢查,以排除其他腸道疾病或大腸癌的可能性。

 目前已知可能造成功能性腸胃疾病的原因包括:腸胃道蠕動收縮功能異常、腸胃道神經過度敏感、腸道通透度增加、腸內菌不平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食物帶來的過敏反應等。

 另外,心理情緒也是重要的誘發原因。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焦慮或憂鬱的情緒,都可能使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調,加速症狀惡化。而身體的不適和精神、睡眠失調,可能又會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更多困擾。

 功能性腸胃疾病是生物、心理、社會交互影響的疾病。藥物通常只是扮演緩解症狀的輔助角色,大多數患者都必須透過調整生活作息、改變飲食習慣、再搭配藥物的使用,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控制或改善症狀。

 要保養腸胃健康,應該培養規律的生活,利用運動、音樂、瑜珈等方式放鬆心情,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壓力;同時調整飲食習慣,維持規律的進食時間,攝取足夠的高纖維食物和水分,避免暴飲暴食。至於高油脂、辛辣食物、巧克力、酒、咖啡、茶和碳酸飲料,則應儘量少碰。

 現代女性多半同時背負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因此更要善待自己的身心靈,才能享胃生活、腸保健康。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