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內科系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內科系形象圖片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 專家開講
:::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內容
標  題

照護糖尿病足 避免截肢 / 蔡麗玉醫師

張貼日期
2019-10-31
張貼單位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內  容

 由於飲食西化、都市化、肥胖、人口老化等影響,全球慢性病人口不斷上升,其中尤以糖尿病患增加的趨勢特別顯著。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7年全球約有2.45億成人患糖尿病,且預計2045年將增加到6.29億;而台灣糖尿病人口目前也達218萬之多,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與高血糖不僅會增加死亡風險,更常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眼病變導致失明、以及周邊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導致截肢等,往往造成社會與經濟成本的沈重負擔。

 糖尿病患者原本即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使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惡化,嚴重者恐進展為足部潰瘍、甚至必須截肢。據統計,在開發國家,每年約有2%糖尿病人發生急性足部潰瘍,平均約1%的糖尿病人接受下肢截肢,成為非創傷性下肢截肢最主要的原因。

 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則顯示,國內每年約1%糖尿病人因嚴重糖尿病足住院治療,住院截肢率高達三成,即每年有千分之三糖尿病人接受大、小截肢手術。且一旦發生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平均餘命僅6.1年,截肢者的平均餘命甚至只有3.3年。糖尿病足對病人及其家庭、國家社會的損失皆相當巨大。

 糖尿病足部潰瘍的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而潰瘍惡化、足部感染及周邊血管疾病,則為截肢的主要因子。

 糖尿病人要加強足部照護,篩檢與預防必不可少;建議病人每年須進行末端神經病變篩檢、以及周邊血管疾病相關病史及理學檢查。

 目前診斷糖尿病人的周邊動脈血管疾病,可利用足踝及手臂收縮壓比值(ABI),一旦發現足部潰瘍,且合併有嚴重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足部感染合併有缺血性變化時,便需轉診給心血管專科醫師,進一步接受彩色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核磁共振血管攝影等檢查,必要時進行血管重建。

 治療糖尿病的周邊動脈硬化,必須控制血糖、控制血壓、使用抗血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戒菸。且為了避免糖尿病足發生,病人無論在家或在戶外,都不可以赤腳、僅穿著襪子、或穿著薄底拖鞋走路。

 本院糖尿病衛教團隊為加強糖尿病足的預防,做好全人醫療,會根據病患狀況,擬定個人治療計畫,指導其健康飲食、正確運動、足部照護和藥物治療,讓糖尿病人學習「與糖共舞」,控制良好的血糖,歡迎病友多加利用。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