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其他專科婦產科
其他專科形象圖片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 衛教資訊
::: 捷徑位置:首頁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子宮頸癌的防治

張貼日期
2016-11-12
張貼單位
婦產科
內  容

  子宮頸癌在台灣發生率每十萬名婦女約廿四至三十名,比起歐美國家每十萬名婦女四至八名高出許多。至於歐美國家大力提倡『子宮頸防癌抹片』而且行之有年,子宮頸癌確實降低八成以上。反觀國內,它仍是婦女癌症的首位,也是我國婦女癌症死亡主因。究其原因,乃因我國婦女『子宮頸防癌抹片』率偏低所致。

  『子宮頸防癌抹片』(Pap smear)主要是藉著攝取脫落在陰道的子宮頸細胞,在顯微鏡檢視下,偵測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之細胞,直接達到預防子宮頸癌之發生;比起一般癌症篩檢如乳房攝影(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以改善存活率)意義不同。

  子宮頸癌好發於五、六十歲女性,相對於癌前病變之細胞(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則好發於三、四十歲女性。這種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主要是細胞核出現不同程度異常,大部份子宮頸癌都是從這些細胞慢慢演變,但一般也需要五到十年以上,故抹片可相當有效偵測出來。

  子宮頸癌病患的高危險群因子包括:過早年齡的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抽煙喝酒、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免疫功能不全如愛滋病患、或從來不做抹片者。美中不足是偽陽性率(有問題的抹片說成不是)達百分之廿五到三十。可能是收集檢體時未能取到鱗狀、柱狀交接處(squamocolumnar junction)之細胞(子宮頸發炎或癌症好發於此)、或細胞取出後未能馬上固定、子宮頸細胞受到污染(如過多的發炎細胞、行房後的精蟲、潤滑劑的雜質)等,都會影響判讀。

  近年來為提高抹片的診斷率,很多新的轉助性方法紛紛出籠,如新柏氏超薄抹片(沉澱法把細胞平均分佈而沒有重疊以利檢查);電腦抹片(利用電腦挑出最可疑的一百二十八個細胞,再放大檢查);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大部份子宮頸癌跟此病毒有關);螢光抹片「PapSure」(利用子宮頸在螢光劑下反射的亮度,直接觀察可疑的細胞,進行切片)等,以提高偵測率。

  至於多久抹片一次雖未有定論,但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十八歲以上有性行為女生就應每年抹片一次,或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可減少抹片次數(如每三年一次);當然前述高危險群者還是建議每年檢查為宜。那麼全子宮切除者又是否需要抹片呢?答案也是肯定的。先前手術原因為良性者如子宮肌瘤、良性卵巢瘤等,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可改為三年追蹤一次;如果是因子宮頸癌施行手術,文獻報告仍有百分之二機率在陰道壁復發,所以仍需三、四個月做一次抹片,連續一年,之後每年定期追蹤才安全!

  近年政府大力倡導婦女定期抹片檢查,篩檢率也只不過三成左右,比起歐美的八成,普及率仍嫌不足;可能是國內女生觀念保守、或衛生教育不夠、或醫療政策未落實、或偏遠地區醫療缺乏等;前陣子港星梅艷芳子宮頸癌逝世頓時掀起一波「抹片」潮,大概也離不開上述原因。或者如何落實推動大規模『子宮頸防治抹片』應是有關單位當務之急吧!

                         婦產科 楊中翰 醫師

(衛教文章僅為諮詢參考之用,無法取代實際的醫療行為;身體如有不適建議來院就醫治療。)

回瀏覽頁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