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其他專科小兒科
其他專科形象圖片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 專家開講
:::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
 
專家開講內容
標  題

急性腸胃炎 秋冬幼兒好發 / 賴融徵醫師

張貼日期
2018-02-20
張貼單位
小兒科
內  容

 秋冬時節,小朋友常發生急性腸胃炎,因為此時正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活躍的時候,家長務必特別小心,避免幼兒病從口入。

 急性腸胃炎是指胃、小腸或大腸黏膜受傷所發生的炎症反應,主要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根據每個人的抵抗力強弱、微生物種類及數量多少、食入毒素的多寡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最常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且常合併腹部絞痛、發燒、腹脹或食慾不振等情況。

 「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都是台灣常見的急性腸胃炎禍首,前者更是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後者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主要流行季節為每年11月到隔年3月。其中,輪狀病毒最典型症狀是第一天像輕微感冒,第二天開始嘔吐,大約維持一天左右,接下來則是腹瀉,糞便會變得又酸又水,若治療無效,則腹瀉將日形嚴重,持續拉一、二星期也不足為奇。

 小兒腸胃炎多半是經糞口傳染,例如:食用遭到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到病患嘔吐物、排泄物或病菌殘留物、或是吸入嘔吐物所產生的飛沫等。

 由於小朋友還不會表達,若要確診,醫師可透過理學檢查,注意患童是否出現脫水跡象,症狀包括口腔黏膜乾燥、哭泣時眼淚減少、小便量減少(換尿布次數變少、尿布重量減輕、尿變黃)、眼眶下陷、皮膚較乾燥、活動力減低、體重減輕等,再配合糞便微生物檢驗、血液檢查,通常即可確定病因。

 急性腸胃炎的治療首重「脫水、休克、電解質不平衡、急性腎衰竭、敗血症」等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並且要防止由急性變成慢性腹瀉。

 腸胃炎期間並不需要禁食,除非嚴重嘔吐,或有嚴重腹脹、腹痛導致無法進食。但飲食應清淡,像稀飯、白吐司、陽春麵條等都可以吃;高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則會使腸胃道無法吸收,亦會刺激腸道,使嘔吐、腹瀉的情況加劇。

 另外,建議小朋友暫時減少乳製品的攝取,或是改用無乳糖配方奶,但嬰幼兒服用母奶或配方奶者,則不在此限。必要時可以使用醫療用的口服電解質液(電解質水,醫院處方或藥局購買,不需稀釋),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

 在此須提醒,抗生素的使用對於病毒感染並沒有幫助。若要改善急性腸胃炎,常用藥物包括:益生菌、電解質液、Smecta(吸附收斂劑)等。

 腸胃炎的自我保健,最重要須養成飯前和便後洗手的習慣;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處理排泄物後,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確實洗手。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同時注意居家環境衛生。而嬰幼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免疫力;目前已有輪狀病毒疫苗,若家有幼兒可諮詢小兒科醫師,考慮自費接種。

 小朋友若不幸罹患急性腸胃炎,並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緊急就醫:上吐下瀉不止、高燒不退、糞便帶血、嗜睡或昏睡、抽搐、腹部劇烈痙攣性絞痛(寶寶常以膝蓋彎曲頂向前胸來表示)、腹脹厲害、嚴重脫水等。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