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形象圖片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 衛教資源
::: 捷徑位置:首頁 >> 衛教資源
衛教資源
 
衛教資源內容
標  題

如何面對「過動症」小孩 / 心理衛生科 林博醫師

張貼日期
2017-06-20
張貼單位
本院
內  容

  所謂「疾病」按照定義是生活功能在平均值以下,唯「過動症」在演化學上卻愈來愈令人相信是人類祖先中「打獵者」的後代。想像一個成功的獵人必須具有「眼看四方」(以防動物從前後左右突然來襲)、「活力十足」(追趕猛獸)、「出手毫不猶豫」(與野獸作戰是瞬間決定生死之大事,不能在詳細思考)的特性,唯獨人類現代化腳步神速,將這三個特性放在社會「封閉」系統中,原來是眼看四方卻演變成「注意力分散」、活力十足卻變成「過動」。台灣社會中「安靜」、「沒有聲音」、「順從」被視為「人和」的美德,造成大家將「分心症」者之行為視為洪水猛獸。但從社會學角度來看,封閉系統帶來停滯、不再進步。滿清皇朝實行「閉關自守」,剛好遇上歐洲走出「黑暗時期」進入「文藝復興」(出現了大量可能是分心症的藝術家及科學家),從此中國萬劫不復,完全落敗西方,在本人看來就是容許「分心症衝擊」的文化打敗了「死板守規定、打壓分心症多元化」的文化。

  唯目前東方社會的制度及學校「安靜學習」的文化,皆容不下這些「分心症」小孩,對其諸多打壓,家長也在「穩定勝於一切」的大環境下被迫打壓自己「不安分」的小孩,造成「ADHD」小孩長大過程中處處被否定、體罰,反而激起出成年更強烈的攻擊性,形成「反社會人格」及嚴重「酗酒」、「藥癮」來麻醉自己的受傷心靈。

  醫學站在此一立場,強烈認為ADHD必須使用CNS stimulant治療(50年來研究發現十分安全),以助ADHD渡過童年的「白色恐怖」,才能立足於現代化的社會,對於家庭教育,本人有以下幾項建議:

1.「以動制動,勿以靜制動」
是提醒家長ADHD小孩乃是天性野馬,不是家中的小兔子。一匹馬不管如何訓練都不會變成兔子的安靜;相反地,誰都會看出「馬」的天性,來加以訓練他們在草原上奔跑,使他們成為戰場上「立功」的「赤兔馬」。ADHD小孩的未來,絕對是以外向性工作為主;打破僵化,創新是他們的強項,歷史上的哥倫布、莫札特,還有現今很多商場大企業家,都是這種患者。哪個家長懂得欣賞他們的天性,以「活動性」教學取代「死板」白紙黑字,放棄人必須事事完美的無知想法,對他們有興趣的予以加強,「無興趣」則輔助其勉強過關,應付「僵化」制度的要求,他們便不用浪費力氣去學「不可為之」的事情(安靜的坐著),而能集中全力發揮所長。也許在學時,未必會是傑出學生,但人一世能好好做好一件事,必須是自己愛好之事,能被鼓勵去作自己愛作的事,持之以恆,日後怎不會有成就?他們未來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秘書及管家。

2.「好話多說」
ADHD小孩研究發現他們每天受到被責罵的聲音是一般小孩的「數倍」,成長後,大多會發展成「憂鬱症」,走上鬱鬱寡歡之路。不罵ADHD小孩似乎是十分困難之事,但必須明白好壞話比例最少是「2:1」。罵太多時可能是藥物已追不上體重比例,或父母用過多「安靜乖巧」標準,必須予以降低標準。

3.「保密防諜」
臨床發現,ADHD治療最大的難關是父母會「自行」終止用藥,大多是在治療半年後出現,原因是周遭長輩、朋友、鄰居、老師等非「兒心科」相關醫療人員,努力關說「小孩沒有問題」、「吃藥吃多會壞腦」,這些人出發點雖「好」,但卻造成ADHD「災難性」結果,未免家長備受壓力,我們建議家長把小孩是ADHD及吃藥一事保密,只跟「兒心科」醫生討論。假如ADHD小孩不停造成旁人困擾,只代表「藥物治療」尚未完全成功,更應繼續與醫生密切討論。有關「停藥」時機,人人不同,有人用藥最長多達數年,唯此類患者大都在社會上地位重要,必須進行周密思考,如研究生、工程師、教授等,故他們不是「依賴」而是「利用」藥物。自行提早「停藥」者,大多連大學都考不上,成為中下階層,從事勞動性工作。

ADHD智力大多沒問題,命運有此差別,實只此一線,希望家長三思,以正統醫學意見為依歸。

回瀏覽頁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