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長新冠後遺症 如何因應 / 高寶鑽醫師

張貼日期
2022-08-12
張貼單位
感染科
內  容

 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已造成超過5億人次感染,逾600萬人死亡。患者在感染4週內為急性期,之後會逐漸好轉,但部分病人康復後可能留下呼吸、心血管、神經精神、腎臟、皮膚等系統的後遺症,影響日常身體活動功能,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其發生機率可能高達五分之一!

 這種因新冠肺炎造成的長期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稱為「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凡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的症狀,持續至少2個月,並對生活、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即列入病例。

 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不同,侵犯人體的範圍不限於呼吸道,還可能對多種器官造成影響,甚至引起免疫系統失調和發炎性傷害,留下一些長期的併發症。日前衛福部已公布長新冠的九大類症狀如下:1急性腎損傷;2掉髮、紅疹、潰瘍;3心悸、胸痛、心肌炎;4焦慮、憂鬱、失眠、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5靜脈血栓;6新產生或惡化的糖尿病、亞急性甲狀腺炎、骨質代謝異常、情緒變化、月經週期改變;7呼吸困難、肺纖維化、肺部X光呈毛玻璃狀;8疲勞、多系統發炎症候群;9肌肉關節疼痛。

 如果民眾感染新冠病毒4週後持續有症狀發生,宜儘速請醫師做評估、診斷和治療,並至門診持續追蹤。另外,可試著自我調適壓力,避免接收過量疫情資訊,引發焦慮;平時多深呼吸、伸展身體、冥想或練習正念,嘗試健康、營養均衡的飲食,規律運動,睡眠充足,避免飲酒和使用毒品,都有助改善症狀。

 另外,多與他人保持聯繫,找人聊一聊憂慮和感受,嘗試自我調適。如果有呼吸困難、心理健康問題、插管後症狀(如聲音虛弱、進食與吞嚥問題等)、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缺陷等,除了就醫,也可進行自我康復訓練及健康管理。

 要避免「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最佳方法是接種新冠疫苗、預防感染。而正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少去人多和通風不良的室內空間、增加洗手頻率、注意咳嗽禮節與環境清潔消毒等,都可減少新冠病毒傳播。若未完整接種疫苗,更需積極保護自己和他人,以免受新冠肺炎之害。

 
︾開啟網站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