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 宗旨-主愛人 尊重生命
::: 字體字級:  較小字體   預設字體   較大字體
捷徑位置:首頁 >> 訊息專區 >> 衛教資訊
:::
衛教資訊
 
衛教資訊內容
標  題

十大警訊 認識失智症/ 陳秀珍醫師

張貼日期
2023-02-10
張貼單位
神經內科
內  容

 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失智症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估計,2015年全球失智症患者約4680萬人,並以每20年多一倍的速度增加。而台灣在十年前的調查即顯示,65歲以上的人口8%(約23萬人)患有失智症,也就是每12人即有1人失智,且年齡愈大、盛行率愈高,超過80歲平均每5人有1人失智,儼然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失智症危險因子
 根據統計,年紀大是失智症最重要的危險因子,65歲以下人口較少見失智症,65歲以上族群約5%有失智症,而80歲以上罹病率更上升至20%。
 其次,一等親內的家屬患有失智症者,其得病機率是一般人的1.1到1.3倍,因此有失智症家族史的人也要特別小心。另外,失智症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而這可能受基因遺傳影響,目前已知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有:脂蛋白E基因、類澱粉前趨蛋白基因等多種。

 許多疾病都與失智症相關,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急性內科疾病則與後續的認知退化有關;而有腦創傷病史者,較容易失智;還有老年憂鬱症,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也發現,女性比男性容易失智,而高教育程度者相較於低教育程度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此外,酒精濫用與認知缺損有關,有機磷和有機氯殺蟲劑、有機溶劑、苯二氮平類安眠鎮靜劑等毒素暴露,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失智症的警訊
 除了記憶力退化之外,以下症狀都可能是失智症的警訊,須提高警覺。
1、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經常忘記與人約定的事,即使他人提醒也想不起來。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家庭主婦突然不知道如何作飯。
3、言語表達出現問題:經常想不起來某個字眼,必須用替代方式來說明簡單的辭彙,例如想不起「時鐘」怎麼說,而以「用來看時間的那個」來表達。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且無法經由事件的記憶推算時間,亦可能在自家周圍迷失、找不到回家的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例如有不適合氣候的穿著、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等。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無法理解言語中的抽象意涵而有錯誤反應,對於機械器具如微波爐、提款機等的操作指示無法理解。
7、東西擺放錯亂:例如碗筷放到冰箱裡。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相當快,一下子就大哭或罵人,且情緒的變化不一定有原因;也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例如隨地吐痰、拿商店的物品不付錢等。
9、個性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性格可能會有些改變,但失智症患者往往更加明顯,例如疑神疑鬼、過度重視細節、特別依賴某位家人等。
10、活動力及創造力喪失:變得被動,需要許多叮嚀鼓勵才會參與,甚至連原本的興趣嗜好也不想做了。

失智症藥物治療
 至今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目前阿茲海默症有些治療藥物,主要為膽鹼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希望能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其他可能處方的藥物還包括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劑、情緒穩定劑等,但這些藥物多半用於改善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

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由於失智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如何運用非藥物療法來延緩失智症的退化,各國都在努力研究中。目前已知,適當的飲食有助於防治失智症,
一般最推薦的是地中海式飲食,以蔬果、全穀類為主食,肉類多吃海鮮、家禽,調味則常用橄欖油、大蒜、洋蔥、番茄、堅果與迷迭香、百里香等新鮮香草,這不僅可以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還可保護大腦避免血管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機率。

 另外,運動(如每日快走30分鐘)、腦部認知活動(如各種認知訓練、社區大學上課、學習新知等)、社交活動等,都對延緩失智有幫助。其他像懷舊療法、音樂治療、芳香療法、寵物治療、藝術治療等,也都有成功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研究報告。

 要預防老年失智,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行動,養成規律運動、良好飲食習慣、建立學習及社交支持系統、減少心血管危險因子,才能避免老來失智的風險。

 
︾開啟網站導覽